close

《主文》

財務報表大致上分為四張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大部分的投資者一開始接觸財務報表時最常從損益表開始起步,賣瓜的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基本版的損益表』。

其實各位可以把損益表想成是一個大漏斗,營收是口(最寬);稅後淨利是底(最窄),最終的精華是稅後淨利(不全然對,但請暫時這樣想)!

* 營收(銷貨收入淨額):我們一般所稱的營收其實是銷貨收入淨額銷貨收入總額-銷貨退回-銷或折讓=銷貨收入淨額,一顆瓜單價=20元,賣出50顆,營收=20元*50顆=1000元。

* 營業(銷貨)成本:其實在會計學的定義為:『與商品製造販售直接相關的成本!』,但別想得太複雜,雖然它是很多細項成本的加總,在這裡的營業成本有:採瓜農的薪水、種瓜的成本(肥料、種子...等)、車子運送費用(均攤在瓜的成本),在製造業來看,這部分的比例是較多的!

* 毛利(粗利潤)營收-銷貨成本即可得,影響毛利的因子也不少:瓜生長的良窳(良率)、產品組合(若有不同種類的瓜)...等,一般而言,景氣循環股的毛利波動影響會較大(因此要投資改類型股票要深思熟慮)!

* 營業利益:到達這邊就是靠本業所賺取的利潤,也是由許多可能的細項組成,但大部分會分為管理費用、行銷費用、研發費用,這部分的成本比較偏向內控,服務業導向的產業這部份佔的比例會較大(剛好跟製造業相反)!

* 業外損益:賣瓜的野心很大,公司賺到了錢想額外投資,結果虧錢了;賣瓜的爺爺留了塊信義區的黃金土地給他,他把它變賣了,前者是損;後者是益,但很明顯的,這部分都比較偏向一次性的,不是能一直持續的

* 稅前淨利:若沒有業外損益的部分,其實營業利益是剛好等於稅前淨利的,但其實就算公司沒有其他的副業或投資,或多或少還是會有業外損益的生成(細節有機會再談!)。

* 稅額:政府自2018年初將營所稅稅率由17%調高為20%,但當然這部分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它是一門課),因此若要估算企業成績時,只能以經驗去判定!

* 稅後淨利:扣完稅額後最後剩的就是稅後淨利了!

 

※ BGM:陳潔儀 - 給自己的情書 [點擊即連結]

※ 賣瓜的:『知識無邊界,而且是需要分享的!』

※ 以上是個人自學的不專業看法,若有問題或發現錯誤歡迎提出,本人虛心接受並衷心感謝您的指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損益表 股票 投資
    全站熱搜

    路路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