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題》

各位可以試想一下,公司如果需要資金可以透過那些方式?透過選擇的集資方式對企業又有何影響?又,跟金融機構借錢還是跟股東伸手要錢(現金增資:印股票換鈔票)所需付出的成本較高?

※ 企業如果需要資金可以透過:

1. 跟金融機構借款(長/短期借款)!

很多小企業剛起步時,有於條件沒那麼好(即使你很有潛力),加上金融機構(這邊大多指銀行)對小企業沒啥信心,因此這部分很難成立(借款);但如果公司營運上了軌道,加上信用沒啥大問題,應該都可以透過這方式籌到錢!借款的利息是掛在『損益表』的『業外損益』部分,因此借款/利率的多寡是會直接影響損益表的

 

2. 發行公司債(CB)!

『公司債券是股份制公司發行的一種債務契約,公司承諾在未來的特定日期,償還本金並按事先規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公司債券的還款來源是公司的經營利潤,但是任何一家公司的未來經營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公司債券持有人承擔著損失利息甚至本金的風險;要求較高風險的公司債券需提供給債券持有人較高的投資收益。』引號的部分是個人去網路截取的部分,有些公司甚至會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可轉債),它跟一般的公司債較不一樣的部分是,持有人可以享受發行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帶來可轉債選擇權價值的提升,也就是價格到了當初設定的門檻(股價),持有人可以選擇轉換成股票,但問題來了,一旦轉成股票表示企業的股本也會跟著膨脹(當然要看轉換多寡),因此個人不太喜歡這種類型的標的,感覺有顆未爆彈埋在企業財報裡頭!

 

3. 現金增資(上一篇我們說過)!

一般而言,企業剛上市櫃都是以此模式籌資的(也就是印股票換鈔票),但接下來個人說的請各位花點時間用腦袋慢慢咀嚼。個人認為,企業一開始可能條件沒那麼好因此以現金增資的方式上市櫃籌資,拿到第一筆錢後企業開始了營運的流程(籌資→買設備→營運→賺/賠錢→賺錢:股東與企業本身雙贏;賠錢:企業繼續想辦法籌錢→繼續循環)。各位,知道個人想表達什麼了嗎?如果你投資的標的真的很帶種,它會賺錢跟股東分享成果(先不論分享的程度);但如果你投資的企業一再的現金增資/跟銀行借錢,你為何不鄭重的考慮跟它分手(這就是股票世界的好處之一,隨時可以買賣)?不要跟我說它(產業前景)有多麼棒多麼棒,只是需要很多很多的資本支出,除非你覺得賺錢很容易所以投資個自覺偉大的夢想賭一把,不然還是現實點吧!做大便的公司如果能賺錢然後跟你分享成果(股息),你還嫌它髒嗎?

 

4. 盈餘增資(上一篇我們說過)!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配股』(除權),那它跟現金增資差別在哪?OK!我直接地說,盈餘增資的企業比較帶種(當然還是會有爛公司現金增資、盈餘增資、借款一起來的),現金增資跟盈餘增資一樣的地方在於都會使股本膨脹。如果企業現在需要一筆1億元的資金來應付(先不論用途);假設目前股價為60元/張(1張=NT.60000元);資本額=10億元(也就是=1億股)

※ 盈餘增資:

由於政府規定股票1股面額=10元,因此1億元/10元=1000萬股→總股數=1億股+1000萬股=1.1億股(股本膨脹了10%)!

※ 現金增資:

企業可以參考目前股價溢價發行,市面上現在1張60元;我發行價用50元好不好?總會有人買單吧?OK!假設成立的話,企業可股本膨脹多少?1億元/50元=2000000股,總股數=1億股+200萬股=1.02億股(股本膨脹了2%)!

 

《結論》

如果真的只是單純的要籌1億元資金出來,現金增資可以以較小的代價(股本膨脹2%)取得,那為何個人會覺得盈餘增資的企業比較帶種?這樣想好了,一開始股東只有1.2.3.4.5這5人,用盈餘增資的方式籌錢至少是拿這5個原始股東一開始提供的資金賺到的錢再去做其它用途(雖然還是有膨脹10%股本的代價,但至少膨脹的部分是落在1~5位原始股東而非外人之手,往後股價是漲是跌還是由原始股東去承擔);但現金增資就不一樣了,企業為了要籌這1億元,向外發行了200萬股(=2000張)引進了除了1~5以外的股東(假設6.7),那就怪了,如果我是原始的股東(1~5其中之一),為何我要共同承擔這代價(股本膨脹2%),我啥事都沒做好嗎(也就是6.7兩位後繼的股東以較低的股價申購但原始的1~5位股東非但沒分到多出的的股數卻要與6.7兩位一起承受股本膨脹這擔子)?另外,各位可以試想,如果用現金增資籌錢的企業一樣讓股本膨脹10%的話,它可以籌到多少資金?1億元如果用政府公定價換算成股數=1000萬股(就是10000張),一張如果以50元(=NT.50000元)計算,共可籌得10000張*50000元=5億元(其中1億元入股本,所以才說股本也是一樣膨脹10%;而溢價發行的4億元則入資本公積)。

所以回想一下,大部分會搞現金增資的企業是不是都在股價高檔的時候做這決定?有沒有有沒有有沒有?

 

※ BGM:AGA - Bad Day


※ 賣瓜的:『一樣的苦,年輕時跟中年後嘗起來卻是天差地遠!』


※ 以上是個人自學的不專業看法,若有問題或發現錯誤歡迎提出,本人虛心接受並衷心感謝您的指教!

arrow
arrow

    路路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