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這世界絕大部分的規定規則都是人訂出來的,那到底那些規定/規則又是依據什麼制定出來的呢?再者,難道依據所謂的規則就一定是對的嗎?其實也大可不用這麼的有成見,我指的是關於硬要把它在對或錯擇其一,撇除掉這念頭後其實就放鬆很多了(不是嗎?),但思考箇中原因後舉例或把內心零散想法加以集結而成一面網應該是必要的(至少對賣瓜仔來說是的)。

那麼我說啊!所謂的本益比這傢伙到底是幹啥用的啊?就一個錯誤的產物來看它確實有存在的必要性!是賣瓜仔太偏激了嗎?以公式來看→本益比=市價(股價) / 近4季EPS總和。對,簡單至極!不拖泥也不帶水;船過水無痕似的存在於財務指標中!許多投資者把它視為繼水、空氣後第三重要的東西。

 

《主文》

把現在這個時間點(2020/07/22)套進公式,分母的部分為:2019Q2+2019Q3+2019Q4+2020Q1之EPS總和!我應該沒有列錯吧?當然沒錯啊各位看倌!那既然大部分的人都說股價是要看未來的;怎麼遇到本益比就變成回顧過去了呢?因此賣瓜仔直接說我個人的結論:可以用;但適當的當輔助用

不適用的情況:(先說好是〝個人覺得〞)

1. 業外因素占比重、不穩定!(有些標的有固定的利息、租金收入,但這比重畢竟不會太大且佔比多為固定)。

2. 單季EPS習慣性落差大。(EX.4999 鑫禾) (有些標的會單純因為匯兌損益造成EPS浮動大,EX.8109 博大)

3. 單季有虧損紀錄的。(有些企業單純會因為單純匯損造成的視覺虧損,EX.1558 伸興)

光是舉三個項目就足以踢掉一堆標的了,但賣瓜仔還是得再重申一次:這個人看法,而且每個人可以容忍的情況都不一樣。我只是單純不喜歡有太多未知數(而且答案常會跌破眼鏡),即使我知道有時候不是真的是表面上所看到的(但終究還是會影響EPS進而影響配息)。

賣瓜仔就舉一個幾年前實際買賣的例子:6210 慶生,來看看本益比起了多少作用?

image

image

image

* 持有期間:2014/12/29~2015/05/11 

* 買賣價格:45.6元/股~66.5元/股

* 本益比/月:最低9.42倍;最高11.1倍

* 持有期間最低/高股價:最低→2015/01/06的45.05元/股;最高→2015/04/14的69.5元/股

持有期間最高價跟最低價差了至少24元/股而本益比/月竟然只有2015/04突破11倍,其餘月分都在10倍附近而已,這不是很神奇的事嗎?

image

image

如果你按本益比買的話2015/05過後(也就是整個下半年)都是低到讓你半夜想去排隊買的好日子呢!但除非你是放空不然會越撿越無力,當然這是以營收為主角的案例(就是簡單的按表操課,營收趨平/沒力就賣掉的類型)。

數字不要看靜態的請用看動畫的心態去面對,前後推敲看看可能的情況

2014/12/29買的當下我遇到的最新訊息是哪些?2014/11月營收、2014Q3 EPS。此時的本益比分母會擺誰?2013Q4+2014Q1+2014Q2+2014Q3,沒錯吧?分子你就帶當下的收盤股價去因應就好(因此我買的當下2014/12的營收是按趨勢自行模擬的)。對照第一張股價走勢圖你會發現2015/02以前股價幾乎都在48元/股晃動而已,這時候你本益比分母的班底還是老樣子沒變,但會略微高一些些,原因在哪?股價(分子)稍稍微高一點了(45元/股→48元/股)。到了2015/02中旬股價開始帶上50元/股(現在回想應該是公佈漂亮的2020/01營收),接著公布2014Q4 EPS就一路往上了,營收跟季報一搭一唱的把股價往上帶,當然這時候的本益比分母的班底換了,換成2014Q1+2014Q2+2014Q3+2014Q4,這段故事我就寫到這邊(我沒有深入交代我買賣的前後原因,因為這不是這篇的重點)。

但我想表達的是,其實你只要有一些已知數就能把下一季的EPS推出大概(未知數就要看個人了),本益比你就按當下的股價去推敲不就得了(前提是你不要算得很離譜),那說那麼多的重點在哪裡?能推出下一季大概可能性你就贏一票人了,重點是未知的下一季,新聞說的一年或是半年後的事就讓它隨風而去吧!(2019年中旬誰會知道年底冒出個前所未有的大疫情?)

 

《結語》

本益比充其量只是股價跟分母的角力戰!在分母的班底還是固定之前主角可能是股價(分子)的消長;換了分母的班底後兩者的消長速度還是關鍵。最後,用本益比去判定一檔股票貴不貴可能不是那麼實用,

2412 中華電(2019年):EPS=4.23元/股,2020/4/1收盤價=107元/股,本益比約25.3倍,業外損益佔稅前淨利比=2.64%

8424 惠普(2019年):EPS=5.01元/股,2020/4/1收盤價=47.1元/股,本益比約9.4倍,業外損益佔稅前淨利比=3.24%

1726 永記(2019年):EPS=4.21元/股,2020/4/1收盤價=63.6元/股,本益比約15.11倍,業外損益佔稅前淨利比=7.76%

4205 中華食(2019年):EPS=3.53元/股,2020/4/1收盤價=78.9元/股,本益比約22.35倍,業外損益佔稅前淨利比=1.4%

其實用2020/04/01有點不準確(因為那時因為疫情大恐慌股價都有修正到,但因為規定2020/03/31公佈2019年全年成績),以現在來看本益比高得更明顯。這幾檔都算專精於本業,但裡頭最會賺的本益比最低,因為它被編在營建股?食品股跟電信股因為穩定性好所以本益比高是理所當然的?其實我們事後看怎麼說都可以,但不可否認的是,影響企業股價的因素太多了,我們能做的是觀察然後持續追蹤,企業後續的動向如果是對的(當然每個人拿捏的程度不依)價格也不貴(當然每個人拿捏的程度不依)加上資金購就持有吧!認知不一樣做的決定也會不一樣,當然結果也會不一樣!

本益比這傢伙若要說是美好的錯誤應該也不為過啦!但也不用把它看得太重!對財務數字的解讀;甚至是企業接下來的可能性我想還是比較重要的!


[2020/07/29 16:25 補充]

有人希望我能寫出當時購買6210 慶生的動機,我就大致上寫一下!但我必須說,現在我不太可能會去買這種標的了(至少我不認為它很穩定),將近4~5年前的想法/作法跟現在差蠻多的,僅供參考!

image

當時我於2014/12中旬發現這檔標的,由上圖可發現2014/09、2014/10、2014/11的營收年增幅度都算蠻漂亮的,分別為

YoY=52.9%YoY=29%、YoY=11.1%,請注意我反紅的字:都算蠻漂亮的!為何當時我會這樣認知?請參照2013同期的三個月份,不算低基期;換言之在不是低基期的情況下營收的年增還可以顯得不一樣那就真的得好好注意了,而且已經三個月走強的狀態了股價似乎也沒多大變化,我在想如果2014/12營收(最慢2015/01/10得公佈)YoY=0%(換言之就是等於2013/12的營收)我就認定它算還不錯(不是要求太低而是2013/12的基期太高了YoY=37.6%),那當然我在2014/12/29當天以45.6元/股買入時還不會知道(所以這只能自己假設),大致上算了一下(損益表的假設數據我真的忘了)覺得應該會跟去年同時『很不一樣』而且本益比也才不到10倍(抱歉那時我真的這樣想過),於是看了一下專屬的投資帳戶裡的錢竟然還可以買兩張,買完我記得帳戶剩400多元(當時尚持有別檔而且月薪三萬多元的傢伙也不能太期望有很大的本)。

另外,我想表達一個觀念:如果真的很想持有或出脫,不要掛在左邊或是右邊第一格在那邊等人丟或買(我是指左右五檔的價格),看好會上去或是下去的股票有差50/100元這缺口嗎?我的習慣會直接買一格(或賣),除非是非常冷的股票價格差很多才會考慮等(但至少至今還沒遇過)。

就這樣一直持有,先是遇到公佈2014/12營收YoY=6.47%(老實說我很滿意);接著遇到2015/01~02月營收、2014Q4 EPS(比我算出來的還強),股價一路往上走(不用漲停但幾乎每天大小紅),中途第一次股價走到快70元/股(2015/04時)然後又回檔到62元/股附近,我完全沒有想賣,因為賣出的理由不夠充分(這樣推當時最新公佈的營收是2015/03的),所以我就一直持有著,後來它又爬回去一次(69元/股附近)。

最後為什麼賣?2015/05/10公佈2015/04營收 YoY=11.3%,啥~就因為這個理由把它賣了?如果參照2014/04的低基期 YoY=-12.9%,2015/04這水準已經沒力了(個人認定),所以我隔天開盤毫不猶豫的在66.5元/股附近賣掉,那天開盤其實大盤本來就不好,往下殺超快的,二來我還得幫姐姐先賣掉它跟我買的兩張(兩個不同帳號,它賣掉的價格比我稍好一點)[所以我才說不要談價格或是幫人代操,自己會很有壓力的],我認為我已經賺一段不錯的波段了,如果這個月單純是我自己的想法錯誤(認為2015/04的營收開始沒力了)那我也不是很吃虧,但至少我不用等到公佈2015/05營收 YoY=18.1%那時才賣(那時的股價已經剩57~58元/股了)。

要說我運氣好我也不否認(至少我持有的兩個單季成績都比我算得好),以上是我當時實際上的想法,僅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 BGM:Heather Rigdon - To Have & to Hold [點擊即連結] 

※ 以上是個人自學的不專業看法,若有問題或發現錯誤歡迎提出,本人虛心接受並衷心感謝您的指教!本人『並無提供』任何有關投資的建言,請各位斟酌使用!

 

arrow
arrow

    路路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